来源:【赣南日报】
近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一项研究指出,精神疾病患者不容忽视。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这些疾病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首次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可以为患者做好这些事。
了解知识 破除误解
当得知家人患精神疾病时,作为家属,首先不要恐慌,不要认为家人是得了“不治之症”,也不要产生羞耻感,而是建立“它和感冒发烧一样,只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而已”的认知。其次,家属要尽快带患者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除此之外,也要及时了解家人所患疾病的各种知识。
病因。对于心理疾病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但可以确定的是,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一样,均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理因素主要有遗传基因或神经发育异常以及病菌、病毒感染。心理因素可能是,不能运用有效的防御机制应对生活事件,或者是个体的人格特征,有研究表明,一些特定性格的人群容易出现特定的心理疾病。
治疗。治疗方式有各种抗精神病药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提供优质的家庭护理
——督促服药
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坚持用药是控制病情、预防复发最重要的方法。作为家属一定要督促患者遵医嘱规律服药,何时减药、停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当患者拒绝服药时
家属可以尝试耐心劝说。如果无效,建议及时联系医生,看看是否可以改用其他剂型药物,如长效针剂、口服液、透皮贴剂等。
2.初次服药患者
不要因为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嗜睡或手抖等可以耐受的副作用就拒绝服用。因为这些问题都会在一个星期内耐受,或者复诊解决。并且精神药物一般都需要半个月以上才会见效,所以家属不能急于求成。
3.不要把“长期服用或终身服药”这事看得太严重
患者和家属都不要把“长期服用或终身服药”这事看得太严重,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都需要长期服药,所以精神疾病并不是一个特例。
——理解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有比较大的情绪起伏;有些患者会胡思乱想,敏感多疑、妄想幻觉。当这些情况发生时,家属应予以理解。因为这些由精神疾病所导致的行为,在很多时候,患者也无法控制。
——注意倾听
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家属要注意倾听,减少打断,多用鼓励性语言,以平和、亲切的态度与患者沟通,注重与患者的情感交流。
——制定家庭康复计划
对患者不要过分迁就,事事包办。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秩序,与患者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表,并且督促患者完成。
1.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部分患者长期服药后体重增加,建议注意控制饮食量,少吃或不吃高脂肪的食物。
2.养成运动习惯,每天保持30分钟至60分钟的有氧运动。
3.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
4.减少对患者过度保护,可让其适度承担责任与义务,例如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重拾自信。
5.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看书、画画、听音乐等。如果病情稳定、认知功能恢复良好,可慢慢回归到学习、工作中。
——建立病情档案
家属可以定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治疗效果及康复过程,并做好阶段总结。
注意患者的危险行为
药物最好由家属保管。为了使患者规范用药,每次服药时,家属将药片准备好,交给患者,并且协助患者把药服下。对于常有藏药行为的患者,在服药后,做好安抚、检查用药情况。
同时,家属需特别注意患者的危险行为。家属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自伤、自杀或冲动伤人等危险行为,有发生症象时需尽快将患者送到专业医院接受治疗。(三伊)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