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我们开设了心理抚慰服务,有需要的可以去广场医疗点的工会心灵驿站咨询。”9月9日,泸定县磨西镇海螺沟景区游客中心广场居民安置点,甘孜州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斌不厌其烦地向人群广而告之。
甘孜州总工会供图
这个帐篷心灵驿站很好找,因为上面挂着一条大大的红色横幅,还有带着翅膀的爱心标志。李斌的吆喝效果明显,不一会儿,帐篷前便来了几位咨询的受灾群众。
“地震后,娃娃经常晚上哭,怎么哄都哄不好,怎么办?”共和村村民刘大姐抱着1岁多的孙子,满脸忧色。仔细询问症状后,心灵驿站的职工志愿者王鹤艳给刘大姐建议,孩子受到惊吓,入睡时尽量有亲人陪伴,并送她毛绒玩具用于安抚孩子。
王鹤艳还有一个身份是四川民族学院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9月6日,震后第一天,在省总工会指导下,甘孜州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会主任林杨分别拨通了四川民族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曹寒梅和甘孜州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邓永宜的电话。听说工会要在灾区开展心理抚慰服务,两人立即表示支持。很快,包括王鹤艳在内的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和医生组成两队职工志愿者队伍,分别赶往泸定县磨西镇、德威镇开展心理抚慰服务。
舒适、轻松、贴心……连日来,通过职工志愿者的专业服务,工会心灵驿站成了深受灾区群众欢迎的温馨港湾。
灾区情况特殊,除设置心灵驿站外,职工志愿者们还随时走访,摸清受灾群众心理健康需求。
“阿爷阿婆,吃饭了吗?”9月10日,王鹤艳和同事们走进泸定县冷碛镇的一个安置点帐篷,与几位大爷大妈拉起了家常。
“这次地震太凶了,站都站不稳。”磨西镇联合村村民甘义奇说。无法入睡、容易受惊吓……老人们纷纷打开话匣子倾诉烦忧。
“不要怕,像我这样做,晚上就能睡好了。”王鹤艳带领大家学习呼吸放松法,并手把手教授他们穴位按摩放松动作。
“以前看电视上这样做,以为是吹牛的,没想到真的有效果。”做完心理辅导后,甘义奇意犹未尽,拉着王鹤艳接连追问:“你们是哪里来的?”得知他们是工会邀请的心理辅导老师,他高兴地说:“工会真好,把你们请来关心我们,心里一下子就亮堂了!”
甘义奇不知道的是,数百公里外,省总工会“娘家人”始终关注牵挂着灾区职工群众。“在疫情、地震叠加的情况下,尤其要关注职工群众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重树信心。”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9·5”泸定地震发生后,为同心助力抗震救灾,在省总工会的号召下,甘孜工会率先在泸定德威镇、磨西镇的居民安置点搭建起了临时简易“职工心灵驿站”;省总工会还紧急调整96111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安排专人值守,为受疫情影响及灾区群众提供专业化心理支持;在官方网站、川工之家APP设立专门板块,发布心理危机干预科普图文和视频,“相信通过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及时疏导情绪,大家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据四川工人日报消息 四川工人日报记者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