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这个词汇,我们经常会提到。疏导对于各年龄段的各类人群,在调节心理状态上都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的心理咨询导师闫欣老师经常会被问到:孩子如何如何,需要心理疏导吗?或者,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对症状会有帮助吗?
那么,大家理解的疏导是什么呢?
我们所理解的疏导,很简单,有“淤堵”,我们把它“解开”,这就是疏导了。
淤堵可能存在的地方有很多,身、心、情绪。
用一般人的情况举例,当我们遭受了一件痛苦的事,感到世界崩塌,满目灰暗,人就陷入一种极度消极的情绪里,单靠自己已经“过不去”了。这时候我们会需要来自外界、来自他人的“疏导”的力量,来帮助我们 化解这种不正常的状态。
当然这种疏导的力量未必要来自他人,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那个疏导者,只是这比较难,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对孩子来说,疏导在情感互动里其实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孩子们正处于认识世界,接受世界的阶段,他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来适应世界的过程。
如果你疏导的目的是:疏导后,孩子症状能够缓解,这个“疏导”其实就变味了。你会因为害怕孩子的症状出现,一味顺着孩子,没有底线。
疏导的目的,就是疏导本身,而非是要通过疏导去实现别的某种目的。症状的缓解,只是在水到渠成后,自然达到的某个结果。
就好像学习与考试,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学习就只是为了学习,考试只不过是一个反映的途径。
我们都会希望,认真学习后,可以考好成绩,但绝不会认为,只有考了好成绩,学习才有意义。
疏导同样,孩子未必会因为疏导,而立刻变得阳光活泼又开朗,或者因此症状减轻,但这个过程必定是有意义的。障碍的消除需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