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声在线】
杨雅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也是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敏感期,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内卷化”、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交流“空心化”、网络虚拟世界带来的情绪“脆皮化”等,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形成重大影响,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共识。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须坚持系统观念,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和专业力量,构建高度协同、高效运转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体系。
用新内容丰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危机干预和处理,更要通过专门课程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其一,课程内容定位体现多元化与同步性。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与青少年关注同步。比如随着网络成瘾、信息过载、网络暴力等问题日益凸显,课程中可加入如何科学上网用网、识别网络信息真伪、预防网络诈骗、判断网络舆情等内容,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应对策略。其二,课程内容选取体现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不只局限于心理学范畴,而应与脑科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相结合。既阐释好情绪产生原理,又具体分析社会现象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真正帮助青少年科学认识自身情绪变化、提升应对能力。其三,课程内容拓展注重融入本土文化、打开国际视野。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心教人,大力借鉴国际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模式开展多样化尝试,积极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用新手段打通青少年心理健康传播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识,须破除信息不对称、传统观念束缚、专业资源不足等壁垒,打通青少年心理健康传播渠道。一方面,利用数字化平台和社交媒体力量,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广泛传播。将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青少年高频使用的社交媒体作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文章和视频的发布空间,借助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将信息精确推送给青少年群体。还可邀请心理健康领域专家学者通过直播、访谈等形式与青少年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心理健康信息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除了常态化举办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学校可联动政府部门、基层社区、公益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建立工作坊,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现场指导,为青少年传授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此外,还可结合不同主题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激发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学习兴趣。
用新技术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面、便捷性和有效性,须全面构建高效、互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其一,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跟踪监测平台。收集青少年在社交媒体、在线教育平台等渠道的行为数据,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出潜在的心理问题,实现心理健康高危人员及时入库,方便提前开展心理干预。其二,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建立陪伴式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设计并运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App,开发心理咨询智能机器人,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咨询、自我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其三,利用VR、AR技术搭建青少年沉浸式治疗体验平台。经由模拟不同的心理治疗场景,使青少年在安全、放松的环境中面对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在收集和使用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严格的数据加密和脱敏措施,保护好青少年隐私权益。
用新机制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基础。应多维度创新机制,以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体系可持续运转。其一,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开展心理状况第三方评估和自我评估,有效提高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率。其二,强化教育引导机制。其中学校教育是主要实施途径,家庭教育是第一道防线,社会媒体和公共宣传的加入则形成闭环,不仅要向青少年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他们建立自我认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心理韧性。其三,常态化、长效化培养、培育、培训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专业队伍。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处于心理危机中的青少年进行评估、干预和治疗,为他们提供科学、系统、及时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健康状态,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员的参与。为此,应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不断壮大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专业队伍。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本文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智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HNJG-20231260)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