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性格习惯,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点点滴滴都和潜意识有关,潜意识可以说是最根本的生命机制,甚至可以肯定地说命运的起点就是潜意识。
科学界有一个很有趣研究结论,人类记不起3岁以前的事情。
科学家论证,那是因为3岁前负责记忆的大脑皮层,海马体发育功能还不完整之外,更跟婴幼儿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有关,这时候的大脑处理长记忆跟其他人类时期是有很大区别的。
那么他们的记忆去哪了?答案是全部无辨别的储存到了潜意识。
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电脑的话,这个时期的大脑机制就像初始化的系统,我们的父母们无时无刻不在给这些人类的幼崽们编写除了基因之外的源代码。
这些源代码就包括了一个人的性格,触觉、安全感、跟人的情感、精神力,当然也会包括了负向,比如:恐惧感、自卑情绪、触感隔离、情感无感。
生命有没有危险啊,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有过育儿经历的人都会知道孩子在不会说话走路之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吃喝拉撒,情绪的表达呢?最主要就是哭和笑,除此之外的一切都跟这36个月的初始经历有关。
所以,咱们有一个很智慧的说法: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期的小孩子会很容易形成负向潜意识:更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自闭症、精神分裂或者是性格方面的严重缺陷。
比如说;贪婪/残忍,自卑/暴躁,说谎/胆小,攻击/执拗等一些“病态形式”。
大家留心注意一下,很多孩子都是在2一3岁时间段被发现有自闭症,孤独症,情感障碍等的症状。
其实这些都是父母们在不太正确的方式方法作用下强化了潜意识的“防御机制”,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机制,因为小孩子在跟外界互动的时候得到的反馈没可能经过“整合”进入意识,
因为这个时候的大脑功能还没“学会”整合。所以,他就会最先进入到潜意识成为今后影响我们的主要存在。
纳如老师想告诉大家, 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基因根代码,它属于觉知潜意识叫做:自我重要。这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人类本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天然具备。
所以这一时期小孩子们要在跟父母的嬉戏、肌肤接触。意识到“我”的存在,知道“我”的存在是受欢迎的,“我”的生命是安全的、“我”的需求是可以满足的、“我”体验到的“爱”就是有求必应。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很“自我”很“自私”幸福的“自我”。
那么父母们的哪些行为会带来负向潜意识呢?视频前面家长们 需要特别注意 有以下几点:
1、3岁前尽量父母亲自抚养。这样的孩子会感觉到“爱”。这个时段也是“安全感”形成的主要时期,一些隔代抚养会存在很多不正确的方式,比如“吓唬”“嫌弃”情感忽略 都会让潜意识产生“被放弃”的代码。
2、妈妈的情感不能有太大的创伤。夫妻间沟通方式、情绪和情感冲突都会形成潜意识的编程直接传承“熟悉”的情感关系。
3、对孩子的喂养方式。有些妈妈会很容易忽略饥饿对孩子的心灵创伤,饥饿感是潜意识对生命安全的反馈,潜意识里有了“饥饿”这个不美好的体验,就会在今后的人生里被植入“匮乏感”,多半会形成“占有欲”“购物狂”“贪婪”这些性格特征。
4、跟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我们的情感力量和爱的感受其实都来自于和孩子互动时的肌肤接触,100句爱的表达和默默付出,都没办法跟拥抱和肢体亲密带来的感受相比,“被需要”的感受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所以打骂和侮辱一定会失去“爱”的能力,家在情感层里可以没“大”没“小”。
5、家庭习性是会传承的。家庭成员的日常习性言谈举止和与外界的互动都是全天候直播状态,日积月累的海量“信息”都会被“备份录入”,如果在今后与外界的关系互动中没有“修正”机会,那这些习性就会成为固定输出模式,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释放出来,影响每一个人生际遇命运由此开始“被主宰”。
6、评价判断和期待的力量。幼年时期对我们的判断评价都来自父母、老师们,父母对我们行为表现和人生期望都会形成潜意识的“力”会呈现出指向性的力量,在力的 “挣扎”中会形成各种情绪、感受、好恶,更会在新的判断中寻求“平衡”,于是被支配的意识开始产生。
我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每天接触到铺天盖地的信息流,一个家庭信息来源的广度和纵深,也同样塑造着家庭成员的潜意识,有些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和社会意志我们无法改变。
家庭建设只有一个个新的起点,没有尽头。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我会在第六讲里 跟大家一起探讨。
家长们,如果您孩子目前,被一些负向的性格所“困扰”、被一些负向的情感所“伤害”、被一些负向的家庭关系所“纠缠”,可以把你的问题放在留言区,我会一一解答。纳如老师会教大家一些方法:把“根源”找出来,在接下来的 成长阶段 我们所有的家庭一起形成成长共力,把这些潜意识修复跟所有的负向告别